|
发表于 2016-7-22 12:06:08
|
显示全部楼层
“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”
恭王府始建于1776年,恭王府的前身,是权臣和 的宅第。嘉庆初,和 获罪,宅第入官,嘉庆将和 宅赐与其同母弟庆僖亲王永 ,是为庆王府。咸丰初年,咸丰将此府收回,转赐其弟恭亲王奕 ,是为恭王府,其名沿用至今。
据记载,光是恭王府的内檐装修就在王府文化中别具一格。和 当年定罪的二十大罪状中就有关于内檐装修的“潜侈逾制”问题,如第十三款“查得和 房屋竟有楠木厅堂,其多宝格及隔断门窗皆仿照宁寿宫制度”。
恭亲王死后,由其孙溥伟袭王爵。溥伟及其弟溥儒于1921年将府邸及花园转手,抵押给天主教会。1937年3月辅仁大学购置作为校舍。解放后,辅仁大学归入北京师范大学,这里一度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女生部。
“文革”以前,这里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校舍,“文革”后,由中国音乐学院和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作为办公和教学地点。
1982年,恭王府及花园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1988年,花园部分正式对外开放
。
2005年底,恭王府将经历自185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修缮。国家财政斥资4亿元对恭王府进行“复原”,修复后的府邸将重现同治、光绪时期鼎盛的场面。2007年9月,修缮完工后的恭王府府邸将与目前已开放的恭王府花园一起,作为王府博物馆,全面向社会开放。
遗憾的是,房屋可以修复如昔,但当年的摆设可能永远不能重归故里。国家财政拨付的4亿元中,2亿元将专门用于在全球回收文物。但专家称,文物回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
据记载,1912年,日本人几乎一次性将恭王府除字画外的所有设施、器具掠夺性买走,当时流失的文物约有2000件。从去年9月开始,恭王府向社会征集文物线索,截至目前,恭王府管理中心共收到信息过万条,但查实的还不到10条。
除文物外,史料的欠缺也是恭王府大修面临的难题。上世纪初,恭王府曾作为辅仁大学的女生宿舍,随后换了几代“住户”,原貌早已被破坏。而在清朝,普通文人不能随便进王府,由此留下的可借鉴史料非常少。反而是当时来中国的西方人士因其特殊的地位有机会与王公来往,所以大部分资料来自国外。
|
|